电话:027-88660811
一、学院概况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位于湖北大学武昌校区,坐落于环境优美的武汉市沙湖之滨,是国内最早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知名旅游科研机构。
湖北大学最早于1989年开办旅游专业并正式招生,是全国首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授予权单位。旅游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学术硕士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两个硕士点,并在理论经济学博士点招收博士生,具有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办学层次。
历经三十余载的发展,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育部2019年启动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金课课程的单位。2022年,旅游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在湖北省属院校中率先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此外,自2005年以来,学院还先后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国家级品牌。
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依托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培养了大批行业领袖人才,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考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利兹大学、爱丁堡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境外名校和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校友广泛分布于政府机构、文旅企业及旅游高等院校,在全国旅游学界和文旅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以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教师为核心成员,依托湖北大学多个相关省部级和校级平台,旅游学院形成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学术团队。学院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名师 1 名。近10余年来,学院教师在学术著作、论文发表和科研课题上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先后获批国家级课题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获得省部级项目数十项,其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师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优良传统,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智慧,长期为行业发展和地方建设出谋划策。学院多位教师分别担任文旅部、湖北省文旅厅、武汉市文旅局及各地文旅部门咨询专家,通过区域规划策划、旅游企业咨询、旅游标准制定、旅游专业人员培训等方式,为行业和地方献智献策,在实施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受到社会高度认可。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已与国际知名旅游院校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天普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等建立联系,正在积极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外合作培养新模式。同时,依托湖北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面向40多个国家或地区计划招收国际学生。
旅游学院将秉持“自强、创变、求真、致远”院训,在自强不息中砥砺创新,在追寻至真至诚中行稳致远。
二、学院特色
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马勇教授牵头的“旅游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获批专业建设类试点项目。
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推进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旨在探索“智能+”时代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目标是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全国高等教育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锻造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一批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是湖北大学牵头,联合海南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打造的面向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虚拟教学组织。教研室致力于创新教研手段,通过高水平教学研究、共建高标准线上资源、开展高品质教师培训等举措,推动旅游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文旅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完善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立项建设校级虚拟教研室10个,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16个。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教师培训,共建优质资源,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通过党建促管理、助发展、强筋骨、保质量,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开展。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工党支部获批校级“样板党支部”立项建设,多名同志获得省级、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四、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分为数字旅游和文旅融合两个方向,设立数字文旅综合实验班和文旅融合综合特色班。数字文旅综合实验班主要对接数字时代文旅产业转型发展新业态,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文旅融合综合特色班主要通"旅游+”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旅游管理和文化遗产理论为根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五、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学制四年)
专业介绍: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1989年,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教育部、财政部授予的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和中国旅游研究院授予的生态旅游研究基地。《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排名全国第10。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本专业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旅游行业领袖人才。本专业:
1.教学立足于管理学与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平台,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素养;
2.关注世界旅游学术与产业发展前沿与国际动态,教学内容与方法与国际接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意识;
3.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中外文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善于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与适应能力强。
培养目标: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具备一专多能和创新思维,能在旅游类和文化类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创新创业型高素质旅游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景区)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旅行社管理、旅游文化学、旅游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
六、毕业生去向: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生去向: 旅游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和文旅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也可通过继续攻读研究生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对口工作岗位:
1、文旅(厅)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公务员;
2、文旅相关公共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国家公园、城市休闲公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3、旅游景区开发与运营管理人员;
4、旅游地规划与营销管理人员;
5、酒店及旅游民宿的筹建与运营管理人员;
6、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如:携程、飞猪、去哪儿)大数据分析与平台资源管理人员;
7、旅行社线路策划与产品研发人员;
8、研学旅行机构研学课程研发人员及研学导师;
9、会展与节事活动策划及组织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