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专业

学部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学部学院 - 正文

体育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6-29    审核: 点击:  

招生咨询QQ群:608870308

图片

招生咨询QQ

招生咨询电话:027-88661123

学院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92人,其中本科生796人,硕士研究生296人。现有教职员工86名,其中专职教师76名,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1人,体育经纪人国家级培训师1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1人,省级人才4人,湖北大学沙湖学者计划3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协会副理事长(副主席)以上社会兼职14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14人,五人制足球国家队男女队主教练2人。

学院学科基础宽厚,专业特色鲜明。学院设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和公共体育课部5个系部和体育理论、民族传统、时尚运动等8个教研室,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5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围绕学科优势和区域特色,大力构建“产---用”合作平台,已建成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国家级培训试点单位、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北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等国家级和省级教科研平台15个。

图片

图为体育学院召开2024届毕业生座谈会

学院课程建设成果突出,科学研究氛围浓厚。学院现有《运动与健康》《运动解剖学》《体育概论》《大学体育基础技能课》等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田径》等5门省一流本科课程,《武术》《体育市场营销》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9项,省部级课题37项,课题总经费1800余万元。近五年,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达150余篇,并获得多项省部级教科研奖项;牵头主编各类教材20余部,包括国家统编教材《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公共关系》《体育市场调查》《健身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及教育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术》等。

图片

图为学院召开2024年社科成果奖专家指导及申报经验交流会

学院着力培养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人才,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国家级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培训、第六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首届全国休闲体育学术大会、国家人力资源部的全国硕士生导师培训、国家一流专业论坛等有重要影响的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建立了本科“3+2”、研究生“1+1”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先后输送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前往美国交流学习,推荐4名学生赴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连续23年承担省普通高考体育专业素质测试工作,自2018年起独家承担起湖北省体育专业素质测试工作。同时,学院教师结合自身研究特长和区域发展需要,相继牵头起草了湖北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湖北省体育组织“十四五”规划、青少体育“十四五”规划、群众体育“十四五”规划、《武汉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荆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

图片

图为学院举办考研与求职经验分享交流会

学院竞技体育优势突出,学生专业素养强。学院建有足球、篮球、排球、舞龙舞狮、田径、武术、攀岩、啦啦操、乒乓球等运动队,并摸索出科研团队与高水平运动队共融共建、互促互荣教学科研管理模式。以运动训练支撑科研项目,再用研究成果指导运动员训练、竞赛。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五人制足球队先后11次问鼎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全国冠军6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为国家队输送的足球运动员140人次;龙狮团获世界龙狮锦标赛冠军,先后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哥伦比亚等国进行体育文化交流,并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田径队作为传统强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金牌近20枚。

图片

图为我院学生团队在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荣获四项第一

学院坚持“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基层党团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优势项目运动队团支部先后获评团中央“活力团支部”和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优势项目运动队党支部获评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本科生近三年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升学率保持在20%左右,自主创业氛围浓厚,涌现出了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省创业之星等大批学生典型。

图片

图为体院学子在全国青年健身健美锦标赛中创造佳绩

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本科,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特色与优势:专业技能“一主一辅,多项拓展”;实践能力“同课异构、创新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等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对接“健康中国”、“体教融合”战略和社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文素养,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以及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包括主项(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艺术体操、健美操、体操、羽毛球等)和副项(除主项项目外还设有体育舞蹈、网球、乒乓球等)。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本科,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围绕“知识与运动技能扎实、指导与管理能力优秀、创新与创业水平提升”的目标,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成绩斐然,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体育竞技赛事以及社会体育教育等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北、辐射华中、服务全国,对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丰厚体育学科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较高行业社会认可度,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业本领,能胜任社会体育工作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运动营养与康复指导、健身运动指导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网球、棒垒球、攀岩、增肌减脂与塑形训练、动态拉伸与抗阻训练、私人教练、体适能理论与实践、有氧操课、体育舞蹈、瑜伽、跆拳道、体育市场营销、社会体育导论、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消费行为心理学、休闲体育概论、户外运动基础、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赛事策划、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运动营养学、运动解剖学等。

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特色与优势:本专业依托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国家级一流专业平台,拥有国家级教练、国际裁判等顶尖师资,建有15个实践基地(如职业俱乐部、省级科研平台),系统传授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强化专项技能与竞赛组织能力,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各级学校、俱乐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在体育强国”“体教融合的战略和社会需求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专业俱乐部、企事业单位从事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专项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规则裁判法、教练员基础、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学、体育赛事管理、运动选材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治疗、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田径、体操、武术、排球、网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等。

 

上一条:楚才学院

下一条: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