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专业

学部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学部学院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6-28    审核: 点击:  

招生咨询QQ群:798344334

图片

招生咨询QQ

招生咨询电话:027-886638828095

生物学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一、招生专业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基地班)

生物工程

合成生物学

图片


二、学院特色

平台高

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农艺与种业、生物与医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

国家级科研和教学平台--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化学与生物学工程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力强

现有国家级人才25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非洲科学院院士1人,杰青2人,“四青”人才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人才110人次

生物催化与酶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建成华中地区最先进的分子影像平台——300KV冷冻电镜

2024年全口径经费达1.8亿元,科研总经费逾1.6亿元

在《Science》《Cell》《Nature》发表论文5篇,Nature Catalysis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百篇

图片


排名优

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

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中生物学学科排名上升至45名,首次进入前20%

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生物学位列湖北高校第四、省属高校第一、湖北大学榜首

师资规模位列湖北高校同类学院第一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列湖北省省属高校第一

培养的校友中国家级人才数量位列湖北省省属高校第一


三、学院简介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源于1931年设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系。1952年,学校设立生物科学专业,1984年成立生物系,并于1997年正式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202212月,生物学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标志着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显著成就。

目前,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和合成生物学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设有生物学、生态学、农艺与种业、生物与医药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581人,其中本科生1218人,研究生1363人(硕士研究生1182人和博士研究生181人,其中留学生27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6人(包括56名教授和76名副教授),行政及教辅人员30人。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部级人才110人次。生物催化与酶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及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国模范教师1人及湖北省政府“编钟奖”获得者1人。


图片


学院以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聚焦生命健康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生命科学新赛道,持续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高质量发展。近五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项目129项,其中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获批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项目1项,并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和“绿色生物制造”项目3项;横向项目3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3.6亿元;发表《Science》《Cell》《Nature》正刊论文5篇。

学院致力于生物制造重大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科研转化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获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2项,国内发明专利179项。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3项、湖北省推广二等奖1项。近三年,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2.5亿元,为地方经济创造了数十亿余元经济效益。

学院深度践行国际化发展战略,依托国家级平台,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马普所等20余所世界顶尖高校科研机构构建协同创新网络,聚焦联合科研攻关及师生互访交流,每年输送近百名师生赴海外研修并吸引优质国际生源,持续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学院积极探索生物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红旅赛道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在“挑战杯”一带一路赛道中获全国金奖1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道中国获全国银奖3项;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金奖1项;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中获金奖3项。

图片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历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知名校友。


四、专业简介

1.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发展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

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动植物野外实习等。

2.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发展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型医药公司、高新生物技术公司就业,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管理等工作,也能成为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后备人才。

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数据结构与算法、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挖掘原理等。

3.生物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大类分流时全校选拔组建)

发展方向

基地班旨在面向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及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习坎精神、求真作风、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生物科学及相关交叉领域从事科研、教育、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课程

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免疫学等。

4.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发展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和其他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等生物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化检验、技术管理等工作,或进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

核心课程

现代生物学导论、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

5.合成生物学专业(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发展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系统的合成生物学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信息服务及决策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

合成生物学导论、合成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线路、人工细胞工厂、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等。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一条:曼城联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