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专业

全部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全部学院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10-16    审核: 点击:  

电话:027-88663975

【学院简介】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源起于学校1942年设立的史地专修科,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积淀深厚,一批史学文化大师曾在这里任教,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统和育人氛围。历史文化学院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完备的学位教育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单位,也是湖北大学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多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学科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居全国第25位。

办学体系完备。学院现有历史学、档案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考古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档案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世界史、信息资源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领域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学位点,积极建设发展考古学学科。学院中国史学科入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十三五“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也是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23人(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3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4人。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大学特聘教授3人。同时聘有海内外知名高校兼职或客座教授12人。教师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学术平台众多。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万里茶道研究院、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湖北省档案研究院、湖北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档案人才教育中心、湖北大学拉丁美洲民族与文化研究中心、巴西研究中心、中日社会比较研究中心、女性文化研究中心、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城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心、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湖北省文博人才教育中心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一般和青年项目13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图书奖10余项。

教学质量过硬。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4项;承担省级教研项目8项。1门课程获批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分别在UOOC联盟、清华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上线,1人获评湖北大学教学名师,建有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0余个。

人才培养显著。学院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68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37人,就业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学院桃李满天下,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党政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等领域的精英骨干。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冯天瑜、国家级人才王晓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楚文化研究专家刘玉堂、企业家彭池等都是杰出院友。

【历史文化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以精深的专业课程、扎实的学术训练和丰富的实践实训,培养专业研究人才向国内外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输送研究生,同时也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通史达用的高素质人才。

选配学业导师 学院实行本科生学业成长导师制度,在专业学习、实训实习、生活成长等方面予以指导,帮助学生适应、享受大学生活。

实施人才项目 设立十年树人计划,选拔优秀本科生实施本科与硕士博士贯通培养;设立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培养教师教育人才;实施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项目,联合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注重学术训练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和参与学术研究,本科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论文、实习实训报告和毕业论文。

强化实训实践  设计了丰富的实习实训实践和调研考察,支持学生参加名校夏令营、全国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历史文化名城考察、中学实习、博物馆实训、暑期社会实践和档案保护技术、摄影及文献修复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实训。

鼓励国际交流 学生享有赴美国、英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著名高校交流以及海外孔子学院学习或汉语教学的机会。

历史文化学院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党政机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农业部、国家审计署、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及高等院校、军区档案馆、大型企业和机关事业机构

事业单位

湖北日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延安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国有企业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建投第十八建设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等

国内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北大学

境外高校

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利兹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本科专业介绍】

历史学(师范类)专业 (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有扎实的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中学历史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教育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学从事历史教学的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文选、史学史、论文写作,地区史和国别史、文化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等。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大学共建的“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为平台,依托湖北大学中国史一级博士学位点学科优势,要求学生通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系统的专业实践,掌握扎实的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能胜任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管理与运营、文物保护、文物鉴定、考古研究、大遗址保护与管理等专业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考古学、文物学、文化产业、博物馆展陈设计、文物鉴定与收藏、博物馆教育、博物馆藏品管理、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工程概论、史前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古代陶瓷、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革命文物、文物政策法规等。

文化遗产(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作为“新文科”的文化遗产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大学共建的“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为平台,依托湖北大学中国史一级博士学位点学科优势,在历史学大类下,以文化遗产为专业方向,通过相关课程的教育与实践,培养掌握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熟悉文化遗产核心理念、了解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具备文化遗产保护与运用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胜任国家文化管理机关、文化遗址管理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文化资产评估与鉴定机构、文旅规划设计等部门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史通论、世界史通论、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原著选读、外国文化原著选读、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文化产业、文化人类学、文物学、大数据与数字文创文化遗产规划与保护等。

考古学专业(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考古学专业是多学科、跨专业、交叉性特点的研究型和应用性文科专业。本专业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大学共建的“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为平台,依托湖北大学中国史一级博士学位点学科优势,致力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勾勒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培养从事考古学研究、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物的收藏与研究等内容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文物保护与管理机构、考古研究机构、地方博物馆、遗址管理处、遗址公园、文物鉴定与收藏机构、海关、其他科研院所等。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文物学概论、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史前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考古、科技考古、田野考古基础、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文物保护实践教学、古代玉器、古代陶瓷、漆木器丝织文物、矿冶考古、环境考古、考古软件应用、体质人类学、民族考古、考古学史、公共考古、江汉文明与考古探索、世界古文明与考古探索、考古资料整理与报告撰写等。

档案学专业(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顺应社会各部门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面向全国培养掌握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修养,能胜任在各级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业务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秘书学、中国档案事业史、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文献编纂学、外国档案工作、科技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文书学、数字档案馆、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工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检索、科学数据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应用写作、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信息组织、信息经济学、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服务与用户等。

上一条:人工智能学院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