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专业

学部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学部学院 - 正文

微电子学院

来源: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6-24    审核:招生办公室 点击:  

招生QQ

电话:027-88733900

一、学院概况:

湖北大学微电子学院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瞄准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难题,聚焦微电子学科前沿,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多学科知识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及面向产业实践、具备产业思维的工程型人才。

微电子学院(后简称“学院”)是湖北大学的新工科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42年成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数理专修科19984,由物理系、理论物理研究所、压电陶瓷技术研究所组建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开办电子科学与技术1990、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004以及光电科学工程专业20152020,为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学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集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工科专业成立湖北大学微电子学院

图为微电子学院万美琳课题组团队,其科研成果在国际集成电路领域顶尖期刊成功发表(湖北省科研团队首次在该期刊发表论文)


办学条件优良。学院现有纳米材料与器件二级学科(自主增设)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2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支撑学校“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1%学料,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湖北省特色学科,也是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的主干学科。拥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平台,包括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原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氢能源安全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神经形态器件与类脑芯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传感器与光电子器件研发检测共享平台、智能传感与微纳电子湖北省创新引智基地、电子功能材料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等,参与共建江城实验室(湖北大学试验区)、智能感知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半导体三维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

图为学院研究生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佳绩

图为微电子学院学生在第八届集创赛华中赛区总决赛勇夺佳绩

师资力量雄厚。院有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3专职教师5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20余人次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4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95%,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占60%以上。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样板党支部,多位教师先后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学名师、省五四青年奖章、省级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图为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期青联芯学术沙龙

图为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换届暨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专业设置科学。学院建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开办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本科专业,及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科研实力突出。近五年,学院承担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和多项教学成果奖励,出版教学专著多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国际专利4项,牵头制定IEEE国际标准1项,发布湖北省地方标准3项。上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成功应用于我军舰艇雷达电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在智能传感器、自旋电子学、类脑芯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育人成效明显。学院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国家培养出色的建设者。学院实行本科生全员学业导师制,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技能传授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 格局,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培养关系。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上不断取得好成绩,在“挑战杯”、“互联网+”、“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国家级双创赛事中获一等奖1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320余项。研究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6%以上,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考研升学率达到45%

图为微电子学院赴中国信科开展访企拓岗并调研学生培养实习基地

图为学院师生代表赴聚芯微电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


一批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学习,学生享有赴美国、英国、日本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著名高校交流深造的机会。在毕业校友中产生了微电子领军人物中科院院士王秋良(1982级校友)、国家杰青涂良成、游经碧、周小元、张凯等杰出人才。大批学生投身于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家电网、中国电信、华为、小米、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新思科技、中电集团、华星光电等业内知名企业深受好评,部分担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涌现一批上市企业开维集团董事长李黎明等创业典型,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专业介绍:

1)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在集成电路企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数字电路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工艺原理与应用,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Verilog,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线性系统。

图为学院在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 专项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


2)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包含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班)

培养目标:该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特别是电子材料、半导体器件、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能够用系统的观点分析、综合和处理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发光与显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

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包含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班)

培养目标:该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湖北省最早开办的微电子专业,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和办学经验。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器件原理、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VerilogVLSI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4)光电信息料学与工程(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该专业聚焦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光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以光电信息工程为主干的光电信号获取、光通信、光电信息处理、光存储、光显示及光电信息应用等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备本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在光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处理、半导体物理、固体电子学、微波技术原理、传感器原理、光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发光与显示、激光原理与技术等。

undefined

图为微电子学院陈勇沈孟课题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上一条:艺术与设计学院

下一条: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