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专业

学部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学部学院 - 正文

师范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6-20    审核: 点击:  


招生咨询QQ群


电话:027-88663592

一、学院简介

湖北大学师范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学校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师范教育文脉不断,持续发展。

九十余载薪火相传,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20年11月,学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赓续师范教育优良传统,秉持“固本培新”的办学方略,基于原有教育学院整合重组成立师范学院,统筹推进全校师范教育综合改革,开启综合大学举办高质量教师教育的新征程,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学校有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体育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等师范类专业15个,其中英语、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等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6个本科专业和教育类研究生免国家考试,学校审核认定教师资格证;1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7个二级学科,拥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6个招生方向)和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北大学与省内外近100所学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深度合作,推进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2019年,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湖北大学-武汉中学),在湖北省教科院、武汉市教科院、咸宁市教科院、随州市教科院设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工作站。2023年,获批随州市﹣湖北大学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湖北基础教育研究院落户湖北大学师范学院。2024年,承担省“荆楚优师计划”,“省培计划”荆楚名师名家培养工程,湖北省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工程,创办首届“强师”实验班,牵头成立湖北地方综合大学师范教育协同创新共同体,与新疆博州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二、专业简介

(一)教育学(师范类)

该专业创办于2012年,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所属学科(教育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管理方向授权点。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结合湖北省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科研人员及管理人才,并为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优质生源。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丰富教育学专业和相关领域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宽广国际视野、较强教育研究与创新能力、扎实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熟悉教育现状、适应教育改革需求、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胜任未来教育工作、能够在中小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

(二)心理学(师范类)

该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湖北省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心理学专业之一,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50%。目前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点。师资队伍雄厚,课程体系完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的毕业生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能够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基本心理学理论方法和专业知识,熟悉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具备利用心理学基本理论方法解决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教研以及管理等工作,“懂心理规律,会心理研究,擅心理教育”的复合型心理健康卓越教师。

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史等。

(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该专业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湖北大学品牌专业,入选了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及教学研究的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过硬的师范技能,还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

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湖北、辐射全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扎实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一定的创新精神,胜任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合格中学数学教师。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初等数论、中学数学研究、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学建模、数学学科教学论、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学基础等。

(四)化学(师范类)

该专业于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湖北大学最早开办的本科专业之一,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24年通过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在9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化学(师范)专业为社会输送一大批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在湖北省中学化学教学及改革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对地方区域经济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知识,发展学生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从而能够从事化学基础教育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预期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教育实践,能够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中学化学优秀教师,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引领中学化学教学、教研和管理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教育学基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化学史、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化学教学技能训练。

(五)生物科学(师范类)

该专业于2008 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6 年入选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 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在全国、省、学校教学技能比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本专业依托省级优势学科和省内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优势,以优质本科教育为本,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浓厚的教育情怀,掌握扎实的生物学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中学生物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教育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毕业后成为能胜任中学或其它基础教育的生物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态学等。

(六)地理科学(师范类)

该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多所中学教育实习基地、庐山、木兰山等野外实习基地,充分保障学生开展课程、野外、教育等实习和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湖北,服务华中地区,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的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胜任中学地理教育的骨干教师。

核心课程:地球概论、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区域分析方法、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自然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教育学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该专业是湖北大学特色鲜明、广受欢迎且颇具影响力的传统专业之一。1995年本专业获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3年获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立项,2008年获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课程体系成熟,既注重专业基础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又强调专业方向教育的系统化和实践性。经过长期的规划建设和持续努力,本专业形成了创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目标站位高远、培养层次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师范口碑美嘉等优势与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培养目标:遵循“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理念,立足湖北、面向华中、服务全国,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坚定的教育信念、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教育实践能力、优异的学习创新素养、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能胜任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卓越型语文教师以及相关机构和平台的教育工作者。

核心课程: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八)历史学(师范类)

该专业2018年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019年被评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有扎实的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中学历史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教育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学从事历史教学的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文选、史学史、论文写作,地区史和国别史、文化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等。

(九)物理学(师范类)

该专业创设于1958年,现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六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为湖北省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大学、中学物理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其他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深厚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卓越应用型(物理师范教育)高素质人才。

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物理实验技术等。


上一条:人工智能学院

下一条: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