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生咨询QQ
招生咨询电话:027-88665505
一、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湖北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22年9月,学院坚持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 “医、药、食” 三个方向,积极开展大健康领域前沿科学研究。学院设立“四系一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系、药学系、制药工程系、食品安全与检测系及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开设药学、制药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以及生物医学工程4个本科专业,设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教师面向化学、化工、生物与医药等多个专业招收博硕研究生。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研究基础扎实、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学科研队伍,全院教职工53人,其中专职教师41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29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18人,市级人才2人。
人才培养。学院现有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研究200余人。学院教学科研专业实验室面积5000余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学院2019年校企联合组建湖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学院,并于2023年获批省级产业技术学院。同时学院还拥有1个省级创新基地(生物医药研究生教育湖北省创新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人福药业-湖北大学企校联合协同创新中心)。
科学研究。学院重点围绕“新药研发与制备”、“食药安全与检测”、 “药物递送与控释”、“疾病诊疗与装备”4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自2022年9月成立以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直接经费890万元,湖北大学首次获批)、国家基金委专项会议项目(湖北大学首次获批)、武汉市科创局特区计划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学院科研经费约1500万/年,其中横向到账约800万/年,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学校前列。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150余篇。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中药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承担了北京新航纪(军工企业)、湖北宜化、武汉人福药业、湖北共同药业等企业的技术开发课题30余项。
二、专业介绍
(一)药学
药学专业2013年实现首批招生,2014年获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7年获批“荆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2018年获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成立湖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学院,2020年成为湖北省一流专业。
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标准,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路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合成、生物制药、药事管理学等。
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良好,选择升学的在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就业涵盖辉瑞、药明康德、东阳光药业集团、人福医药集团、启瑞药业、海特生物制药等多家知名企业。
(二)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2016年开始首次招生,2018年建立第一个校级实习基地, 201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 2021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教学团队”,2021年获化学工程获批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制药与精细化工方向),2022年《镇咳药左羟苯哌嗪生产仿真与工程化模拟》为省级一流虚仿课程,2024年《化学制药工艺学》双语课程为省级新工科建设课。
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显特色为专业办学理念,从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原料药流程设计、中放、规模化生产到质量控制,形成较为完整原料药制造体系的“二坚持、六对接、三高”工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所需的卓越工程师。
教学设施逐步改进,化学、生物和化工各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能够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约1600m²的实验室场所,以及拥有化工原理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制药工程综合实验等相关设备各100多台套,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有约200平方米,保障了专业实验实践的教学质量。
主要课程包括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分离工程、药物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毕业生中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同学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深造,还有部分同学入职人福药业、劲牌公司、远大制药、共同药业、东阳光药业等上市公司。
(三)食品安全与检测
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于2022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食品安全与检测涉及“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储运加工全过程,支撑学科包括食品科学、检验科学、农业科学、营养卫生、管理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等知识板块。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食品检验学、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食品生物学、食品安全管理等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在科研机构、质量技术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局、海关、食品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食品安全与管理相关的技术工作,并具有食品科学研究、食品品质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教授2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3人,师资博士后3人。9名专任教师中4人入选省部级人才,1人入选武汉市产业领军人才。聘请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全球知名的食品安全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以及10余名食品相关领域高级技术及管理型人才为兼职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获批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发表SCI论文百余篇。专业每年持续引进2-3名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
主要课程包括食品安全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食品理化检验、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卫生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等。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预期能够在食品检验检疫机构、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海关中心、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领域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及技术开发、质量认证、监督管理、安全评估、信息服务、科学研究等工作,还可朝饮食健康管理和营养健康食品研发方向转型发展。
(四)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2025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拥有良好的工程师素养、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生物、化学、材料、表面工程、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疗器械、医疗卫生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及服务,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基础、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生物材料学基础、生物医学材料、生物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组织工程学原理、现代医学仪器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等,以及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基础实验、物理电子实验、生物医学工程综合实验以及专业课程设计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涵盖疾病诊断,实时快检,医学成像,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脑科学等多个行业。